《我本贤良》
《我本贤良》全本免费阅读
梁风看着昏迷中的金絮,心情很沉重。
李婶针灸后,她吐了一回,刑鞭附带的毒物消解了一些。她暂时不会醒来,大约还要睡上一天。
后半夜,梁风拿到温柔馆账本,馆里的姑娘已经被金絮迁移住往别处,这账本能证明她一直有按时给姑娘们结月俸。
确认好金絮的情况,梁风回去找冯棹台。到了尸检房门外,听见仵作在汇报尸检结果。
雪姬躯干两面和双腿共受十一鞭,全身包括头骨遭受过钝击,后背有两块掌心大的铁器烫伤,头皮扯掉两成,全身外伤被细盐加重。
仵作说,这些伤全加起来都是不致命的,但雪姬身子不好,有喝药的习惯,身体素质不如寻常人,如果不及时治疗,过几日会因鞭刑而死。仵作猜测雪姬是被疼死的。
冯棹台像雪姬的家属一般接过写着验尸结果的纸张。
梁风在门外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冯棹台这时却转过身来,望着他的眼睛底下有种恨极的无助。
他为雪姬感到心痛,全身伤不致命、身体素质不好......廷尉做事很周全,刑量是在规矩内的,凭这两点,他就无法对廷尉提出施刑过重的审问。
她的身体被药喝坏,喝的是那些治疗清洁病的药或是避子汤,又不是她的身体本来就坏。
冯棹台双眼通红,满含热泪,手掌用力得快把纸张掐烂。
梁风在敌人的盔甲下见过这样的愤怒,是打不赢这场仗,所有的子民与城池全都要拱手交给对方的后果。
梁风走进去,反手把门关了。
“这恐怕不对吧。”他走近,示意被一块厚重大白布罩了全身的雪姬,“本王刚才看这死者的伤势似乎没有这么浅,按她的出血量来看,如果只是十一道鞭和烫伤加上扯去皮肤,应当出不了这么多血。”
年轻的仵作想说什么,梁风抢先道:“鞭刑的轻重深浅在你的验尸结果中似乎未提及,死者身上几道鞭痕深可见骨,光是这几道鞭就足以致她于死地了,怎么会全身伤不致命?”
仵作疑惑,“十一道鞭刑并未有伤骨深......”
梁风抬手打断,“仵作大人有所不知,本王在战场上见过各式武器打出来的伤口,致命的或是不致命的都见过。”他示意雪姬身上几处道:“廷尉惯常使用的这种绳鞭极易在尸体身上留下障眼法,看起来鞭伤不及骨,但实际上是鞭子本身不挂皮肉,抽打之后深处肌肉快速合拢,才导致看起来鞭伤不深。若是换一种鞭子,用细铁链就不会有这种情况。”
仵作抬着头看他,听得很认真,道:“殿下,细铁链造成的抽打痕迹属下是见过的,铁链表面比绳子平整,沾了血液后易滑,抽人时容易失去力道,因此用铁链做鞭多是用粗铁链,保证一击即倒,属下很少听说战场上会有用细铁链做武器的情况。”
梁风不与她对视,垂眼看着雪姬的裹尸布。这仵作看起来年纪轻轻,没想到经验挺丰富。
仵作再道:“廷尉的刑鞭带有倒刺,每一次抽打都会连皮带肉一起刮下来,这具尸体的情况也是如此,殿下可放心,应当是不存在您说的此种障眼法的。”
连皮带肉刮下来......梁风心里一揪,刚才没能看一下金絮的伤势,刮层皮肉可不轻,而且还带毒,她的伤很重。廷尉对待犯人好狠的心!
梁风向冯棹台看去一眼,冯棹台沉默无言地回视他。
仵作皱了皱眉,“殿下若是不信,可亲自检查这具尸体的表征,她尚未完全僵化。”
仵作可能是和尸体打交道多了,失去了和活人打交道的圆滑。冯棹台一把抓住了她将要掀开裹尸布的手。
梁风忙道:“不必看了,应当是我看错了,鞭痕深浅没有问题。”
冯棹台开口道:“但是,受刑顺序是否存在有待商榷的地方,她是先受鞭刑再受钝击和烫伤,还是鞭刑是最后受的?”
仵作皱眉沉思,最后不肯定道:“尸体身上无论是烫伤、钝击还是鞭痕都属于新伤,间隔太短,难以从伤痕判断哪一道伤是先受,哪一道伤是后受。”
冯棹台指头一松,捏皱的纸张递到仵作面前,“你将你刚才这句话写进验尸结果里面。”
仵作犹豫起来。
梁风看看她,下命令道:“你写的前一份验尸内容不够严谨,本王已作废,天亮前将新的验尸结果写好给我。”
仵作也只好不犹豫了,应道:“是。”
除了尸体,也可以从刑器上下手。他和冯棹台闯进来救人的时候,分明看见钝器和烙铁沾上的血迹已经干涸,但是刑鞭的血迹却是新鲜的。
由此可见,廷尉审问嫌犯时,在初步施刑后,嫌犯招供出温柔馆鸨母为背后主使,且明显因体质不好表现出难以承受极刑的情况下,廷尉仍然再加鞭刑,导致嫌犯不堪重刑而死。
按理说犯人招供后就应停止用刑,而以往常廷尉审讯嫌犯的惯常手段看,廷尉并没有如此极端用刑的情况出现,这次恐怕不是例外,而是受人指使,需严查廷尉近几日往来的都是些什么达官显贵。
梁风和冯棹台悄悄商量好说辞,冯棹台的打算是案子不管如何调查发展,矛头指向都要集中到太子那边。
次日天一亮,一夜未睡的冯棹台上朝去了。
梁风不用上朝,他将温柔馆账本交给廷尉中收检案子证物的官员,证实雪姬供词不实,温柔馆鸨母与此案无关,可放还鸨母。
他叫老李暂时找了座小院子安置她。确认她安全了,梁风才开始专心查这件案子。
近巳时,冯棹台散朝回来为雪姬封棺,还带来了皇帝的说法。
冯棹台当朝呈上昨夜仵作的验尸结果,弹劾廷尉针对嫌犯雪姬的刑量过重,蓄意致其死亡。
有朝官反驳,雪姬刺杀三皇子是事实,死了也就死了。冯棹台坚持己见,当朝和别的官员争吵起来。
宁安县的案子没有闹大,知道的人很少。同僚们只以为皇帝派了梁风肃贪顺便查三皇子遇刺一案,而暗杀三皇子的刺客已经确认,冯棹台维护一个坐实刺客之名的刑犯,这一举动自然招致许多官员不满。
皇帝没有当众反驳冯棹台,让冯棹台回去和安分王好好细查,查完了再将案子所有细节上报。
朝会散后,因为冯棹台的检举,官员们私下偷偷议论起三皇子和刺客到底是什么关系。
冯棹台不想悄无声息地把案子办完,故意散出流言。梁风这边从太子食邑下手,向太子请求查账。
他见到了刚刚下朝回来的梁与丕。太子殿下似笑非笑,非常大度,扬言所有的账本皇叔都可以随意查。但不能把账本拿走,只能留在东宫,查过一遍没问题就不能再来第二遍了。
于是梁风叫了冯棹台一起连夜查账,将东宫每一笔花出去的钱和大司农府库账目一一对比,找出数目不对的地方。
太子这几年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加大对水路运输的投入,开拓湖河航线,这件事情是经过朝廷许可的,并不存在问题。
太子在朝中支持相府扩大水路运输规模的提议,建议多造船只,水路能避开陆路无法避开的大山与深谷,一搜大船承载的货物比马匹车具多出许多,水路可能遇上的危险也比陆路要少。
但这一提议进展不是很顺利,中原数条大江大湖的沿线太长,沿湖气候不稳定,遇到危险容易淹没整个船队,人或许能幸存,但货物极难打捞。这不像走陆路,找一个当地熟悉的向导能避开多数大山里的危险,要找到一个熟识整条水线的人却极难。
太子对这提议的每一笔支出都有相府记录在册,不存在账目问题。
深深地熬了一日一宿,梁风都要撑不住了,冯棹台还能继续撑,“太子的账没问题的话,问题就是出在皇后那儿了。”
“皇后?”
冯棹台点头,“皇后很难查,最好的办法是拿出证据,交由陛下调查后宫。”
关键是那册白本。梁风问:“大陀县那边怎么样?”
“还不清楚,不知道什么原因大陀县的消息无法传出来。”
冯棹台猜测太子的人可能封锁了大陀县,带着白本的那个人还在大陀县里出不去,等待冯棹台的指示。
目前只能等待大陀县的消息,梁风先回府睡觉,睡前听说金絮醒了。
她的恢复情况良好,梁风给她写封信,让她把温柔馆那些户籍无法处理的姑娘交给他来处理。
帮雪姬查清宁安县的真相是重中之重,也要趁着这段时日有一点点权限,帮金絮处理好姑娘们的户籍。
第三日深夜,终于有大陀县的外部消息传来。
是冯棹台安排在县外围接应的人送来的消息,信中说有人在大陀县各个城门把守,没收出县的人携带的所有纸张书册和一切记录了文字的东西,没收后直接烧毁。
把守很严格,县内任何消息都难以传出去,外面的人一时不敢轻易入城。
大陀县县内有一座巨大的佛陀像,每日都有十里八乡的人前去朝拜。这段时日因为被封,朝拜的人求来的签符都无法带出,民怨积累已深。
冯棹台将情况告知相府,请求游丞相做出应对。相府动作很迅速,立即传令下到大陀县,要求县丞讲明情况。
传令的事情交给相府,可以避免太子暗中下杀手。梁风还想等大陀县回传的奏折,这时接到举报,京城内疑似出现一批不明药材。
举报的人是掌葫钱庄一处分柜的掌柜。掌柜昨天去买药材,买回来才放了一天,药材就湿了。药材的运输不可能走水路,掌柜起疑心就报官了。
梁风想说不定和太子有关,便出手一查,结果查到这批药材的主人是贾镇,就是温柔馆那个常客。
梁风点了贾镇问话,贾镇出示这批药材的过关文书与税目已验收的证明,并说这批药材过两天就会离开京城销往外地,在京城仅是暂放。
两份证明都有官府盖印,梁风更深入一查,发现这两份证明背后都有三皇子打点的痕迹。
梁风很意外,三皇子暗中居然和行商勾勾搭搭。皇帝厌恶的事情有很多,朝中人和商贾往来密切是其中之一。
他刚查完这两份证明,还没想好要怎么处理,午后就有大司农府的人来说,问过三皇子府了,三皇子殿下说不存在这样的事,那两份证明实为作伪的,盖的印盖错了,那批货的税目没有缴纳记录。
梁与棣这是发现自己被查,立即与贾镇撇清关系了。
梁风觉得好笑,宁安县的真相揭开后,很难说太子的下场是怎样,如果这时三皇子这边也出现问题,那就很难从太子的事情中获利了。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