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《风雪夜归人》

16. 箭在弦上

《风雪夜归人》全本免费阅读

贾仪与陆机在襄阳一共只待了一个晚上。

第二天早上,在陆机率领着大部队退守京城之后,取而代之的是,桓玄的士兵全面进入襄阳城。

后来史书上写:襄阳城,依托京城武昌发展起来的城市,也是陆机此次战役主动让出的最后一座城池,标志着这次燕赵之战的转折点。

但当时,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他们看到的是无能的赵国军队在势如破竹的燕军面前节节败退。襄阳,不过是贾仪投敌的又一铁证。

可是,人们还不得不寄希望于他们唾弃的军队,来守护他们最后的底线,这使他们心里感到更加的愤怒。

在压抑的气氛中来到了第三天,桓玄率领的中军也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襄阳。

桓玄登上城楼,武昌已经近在咫尺。百尺竿头,只需要再进一步,这赵氏天下便入大燕之手。

双方都没有多话,两国军营相距不过数十里,摆开阵势,已经是可以肉眼相望的地步了。赵国都城的士兵一晚上不眠不休地加固城墙,而燕国的工匠早已打造了八座望楼,将武昌团团围住。

赵国的“祝融”火炮静默地立于城楼之上,炮管映射阳光,展现着它对骑兵恐怖的威慑力,这是贾仪最大的底牌——一旦在大型战场中骑兵被围困,火炮就能无情地收割他们的生命。

但燕国并非没有应对之策,那八座望楼就是为此而诞生。所有军团都按照望楼上的指令行动,进退有据,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,打出面对步兵的压制力。

赵国士兵退无可退,燕国士兵胜利在望,双方还未开打就显得剑拔弩张。贾仪虽说熟读兵法,但毕竟临阵经验尚浅,所以最后的统帅还是陆机。

燕国的统帅毫无疑问是桓玄,但今天桓玄的心情好像并不怎么好,因为后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——桓玄的后军被拖赵国的游击队拖住了。

这其实对燕国来说算不上一个特别坏的消息,因为就算没有后军,场面上实力也是己方占优。可是,桓玄却不喜欢这种还出师未捷,便传来坏消息的感觉,这往往预示着一些不利的因素。

当然,仅仅是缺少后军的问题还不能让桓玄如此烦闷,与军报一同送达的,有一封没有落款的信。

信使知道,这是那位除了桓玄、不见外人的神秘军师送的。信上只有八个字:由缓至急,循循而进。

桓玄看了直皱眉,如何“缓”?现在武昌城内外离心离德,本应该趁乱攻击;而燕军多良驹健儿,何不以迅击之?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上来讲,燕军都没有“缓”的道理和余地。更何况,毕竟他们现状身处赵国,补给难以为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,持久战并非良策。

桓玄左思右想没能参悟,摇了摇头,将信塞到了军报的下面,准备战后再好好想想。可最终,桓玄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他理解军师的深意。

陆机主动发起了进攻。

虽说赵国没有能上战场的马,但陆机矮子里拔长子,挑了百匹健壮的“乌蒙”马,用布条蒙住马眼,在马脖子上悬挂铃铛,蒙蔽马匹的五官,最大限度地减少战场对马的影响。

这百匹“乌蒙”上,每一匹都有一名弓箭手跨坐着。随着一声令下,这百名弓箭手便一齐策马,快速前行。

燕军显然没料到赵国会在这个时候率先进攻,反应慢了半拍。等到燕国骑兵列队迎击的时候,“乌蒙”已经跑到了燕国大营前不远处。

“放箭!”王长明身先士卒,趁着燕军反应不及时,射空了一整个箭匣子。然后也不停留,大喊一声“撤”,那百匹“乌蒙”便扬起蹄子,在马背上骑手的控制下,头也不回地往两侧分散离开,让出了躲在马匹背后的步兵。

于是,试图追击的燕国骑兵,一下子正面撞进了赵国的步兵阵。虽说一对一的情况下,骑兵完胜步兵。可面对人数数倍于自己的步兵,燕国骑兵就像钻进蚂蚁窝的老鼠,纵使再辗转腾挪,也不得不下马受诛。

后续的骑兵见势不对,也勒紧缰绳,不再莽撞地冲撞。史广远远地瞧见燕国大营里似乎有大军调动,也见好就收,鸣金收兵,不再恋战。

这一场试探性质的比拼,陆机算是先下一城。对于总战局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,但胜仗必定能提升士气。对于如今的赵国,这一分一毫的胜算也必须争取,所以,贾仪和陆机清楚地知道,他们必须步步为营。

然而桓玄却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,不说军师送来那没头没尾的八个字,让他辗转反侧;这阵前的失利也给了他当头一棒——赵国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。

因此,尽管已经过了子时,桓玄的营帐中还是灯火通明。桓玄坚信“战事唯论成败,何惜其余无用之物”的结果论,对白天被打个措手不及的燕将十分不满。此战事关重大,他决定亲自布置明日的战术策略。

桓玄单手撑着桌子,眼睛入神地注视着沙盘,代表陆机主力部队的棋子在桓玄手中一下一下的旋转。其他将领屏住呼吸,不敢打扰这位周身散发出凌厉气场的青年将军。桓玄仿佛入定,沙盘也化作棋盘,棋盘的对面陆机已经落座,渊渟岳峙,等着桓玄的落子。

桓玄抬手一弹,棋子已经飞掠而出,重重地撞击在武昌城上,在南门轰出一个缺口。

“明日,我必破此城。”

没人能准确地描述这次战争的惨烈,只有武昌城外被鲜血染红的土地,沉默地对着苍天诉说着。而后人只能从史书里寥寥几句“流血漂橹,伏尸百万”,来一窥这场改变了整个大陆历史进程的宏大战争。

即使是亲自指挥这场战役的陆机和桓玄,也不敢说能看清它的全貌,因为战场实在太大、参与作战人数太多、战术变化太过纷繁复杂,从早上打到落日西斜,这场战争已经变成纯粹意志力的比拼。

话题回到一开始,“武昌之战”还未打响的时候。陆机在营帐里和贾仪相顾无言,倒并不是贾仪在耍脾气或者双方冷战,而是真的在想事情。

“桓玄主力会部署在哪儿?”这是最大的问题。现在从上空俯瞰武昌城,能看到桓玄的军队已经从四面八方将陆机和城市团团围住,但并不是四方城墙都是桓玄的主要攻击目标,而现在这个目标他们无法确定。

“西方和北方都有可能。”陆机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子,好像能将自己的思维集中一些似的,“燕军远道而来,不太可能再移动大军进攻东方南方。”

“南方也不能放松。”贾仪补充,“我们几乎所有的补给线都靠南部供给,一旦被掐断,我们就只能倚靠城池和桓玄打持久战了。”

贾仪叹了口气,继续说:“我不想看到那一天。”

陆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:“那你以为我们应该防备哪一面?”

贾仪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,沉声说道:“还是南面。武昌城墙坚固,一时半会肯定攻不下,如果错了,还有机会调兵支援;如果桓玄真的派兵攻打南面,而我们没有防备,那后果将不堪设想。”

“不错,我们不能赌。”陆机说完,立即高声唤来传令兵,将命令吩咐下去。

“传我将令,调东西两营各一万人驰援南大营,丑时之前务必到达。”

武昌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

上一章 目录
[ 章节错误! ]      [ 停更举报 ]
猜你喜欢
小说推荐
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不以盈利为目的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